bob最新域名:晨会聚焦230414

  传媒行业快评:AIGC行业快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IP内容价值有望持续放大

  京东集团-SW(09618.HK) 海外公司快评:料一季度收入增速平淡,公司利润表现稳定

  安踏体育(02020.HK) 海外公司快评:一季度增长稳健,库存和折扣健康度高

  佛山照明(000541.SZ) 财报点评:经营短期承压,车灯业务如期发展

  远大医药(00512.HK) 财报点评:营收稳健增长,期待钇[90Y]微球注射液销售放量

  紫光国微(002049.SZ) 财报点评:2022年收入同比增长33%,发布股份回购计划

  光模块行业传统应用场景为电信市场和数通市场,具备一定的周期性。光模块下游一直应用在电信市场和数通市场,其中电信市场的需求和全球基站建设节奏明显相关,当前国内5G基站建设节奏稳中略降,全球光纤接入市场仍保持比较高景气度。数通市场的需求往往取决于海外大型云厂商的资本开支,整体而言数通市场需求持续性较强,电信市场的周期性更强。

  AI等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有望成为未来云基建投资的重要推动力,带来光模块持续新增需求。云基建作为算力底座持续受益于数据流量的增长,AI等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有望推动行业新一波的建设周期,叠加传统投资动能的底部复苏,我们预计未来云基建行业将会呈现总量增长叠加技术等级持续升级的趋势,而光模块作为算力基础设施一环,有望充分受益。

  AI大模型推动高速光模块需求加快释放。AI大模型的使用对与网络架构的提出更加高的要求,向着低时延和高速率方向演进,由于AI计算需要同时调用的模型参数在千亿甚至万亿级别,存储、计算、通信网络带宽需要同步提升,其中计算部分通过利用GPU,性能已实现快速提升,存储部分也实现了演进,因此通信网络带宽需要显著提升,对应首选网络技术为Infiniband,而网络通信速率也由传统数据中心25G/100G需求快速提升至端到端的200G/400G,甚至向着800G速率演进。

  光模块弹性需求测算:我们均基于下游需求规模展开情境下,进行服务器、交换机和光模块的弹性测算

  A100服务器集群:服务器、交换机、光模块的市场弹性分别为60%、19%、28%。

  H100服务器集群:服务器、交换机、光模块的市场弹性分别为78%、8%、28%。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应用正在得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并不断实现迭代,进而有希望形成赋能多行业的多样化新型应用落地,提升行业效率,软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离不开硬件基础设备的保障,因此AI数据中心内部的各类的硬件基础设施环节有望充分受益AI行业进步带来的需求提升。在光模块环节,重点推荐国内光模块企业【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新易盛】,建议关注【源杰科技】、【光库科技】等。

  传媒行业快评:AIGC行业快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IP内容价值有望持续放大

  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管理意见,意见反馈截至时间为2023年5月10日。该管理办法涉及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包括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是国家首次对生成式AI产业发布规范性政策。

  国信传媒观点:1)《征求意见稿》是政府层面首次出台生成式AI产业的规范性政策文件,在内容生成、数据来源、下游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了明确约定,有助于国内生成式AI产业中长期健康有序发展;2)管理办法强调数据来源合法性,IP及内容、数据产业迎来价值重估机遇。《征求意见稿》明白准确地提出,提供者应当对生成式AI产品的预训练数据、优化训练数据来源的合法性负责;当前大模型的数据来源主要集中于文本、图片、视频等领域,《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版权方内容资源在预训练以及优化训练中的法律权益,有利于保障IP内容数据要素拥有者权益并充分释放其要素价值,IP内容板块在AIGC时代价值有望持续重估;3IP及内容生产,视觉中国(图片素材)、中文在线(文学)(文学IP及内容数据与平台)、上海电影(动画及影视IP)、汤姆猫(游戏IP)、奥飞娱乐(动画IP)、华策影视(影视及版权库)、光线传媒(动画IP)、捷成股份(版权库)、新媒股份(影视版权及大屏入口)、掌阅科技(文学IP及内容数据与平台)、凯撒文化(游戏IP)等标的;数据要素(内容资源、平台及确权、内容审核)推荐浙数文化(数据要素及交易买卖平台、云计算服务等)、中国科传(科技文献资源)、新华网(数据确权、内容审核及AIGC算法平台)、人民网(数据确权及内容审核)等标的。

  腾讯控股(00700.HK) 海外公司快评:测算大股东减持节奏如常,依旧看好今年股价表现

  4月11日,腾讯大股东Prosus更新了回购计划进展,表示本周将把9600万股腾讯股份以凭证形式存入港交所中央结算系统,以便跟着时间推移有序进行交易。

  国信互联网观点:1)Prosus是腾讯控股大股东,由于所持腾讯股份市值在体内长期折价,于去年6月开始回购计划,日均减持数量在100万股上下,成交量占比不到4%;2)测算减持节奏如常:我们测算,截至2023年4月初,此前Prosus存入中央结算系统的腾讯股份已经基本完成减持。本次存入9600万股腾讯股份,推测用于2023Q2减持,这一节奏与过去几个季度相仿,即维持在日均100万股上下,占腾讯日均总成交量比约4%。3)我们测算,腾讯当前股价对应2023年约21倍PE。今年公司基本面向上确定性较强,三大主业收入有望回归健康增长,利润端增速预期高于收入增速。我们延续此前判断,减持预期创造良好买入时机,依然看好腾讯在今年的表现,维持“买入”评级。

  京东集团-SW(09618.HK) 海外公司快评:料一季度收入增速平淡,公司利润表现稳定

  国信互联网观点:1)2023Q1,我们预计京东集团营收2,377亿元,同比-1%,环比-20%,Non-GAAP净利率同比提升0.1pct:公司业务考核指标从营收转向GMV和利润,对POP模式更加重视,随着POP交易占比不断的提高,预计公司一季度营收受到小幅负面影响;我们预计京东零售在百亿补贴的影响下销售费率和成本有小幅提升,经营利润率小幅下降,整体看,公司加强对别的业务的费用控制,整体经营利润率和经调净利率稳中有升。2)维持“增持”评级:公司2023年以来持续优化组织架构和业务导向,我们预计短期会对收入和利润造成负面影响,长期看好公司份额增长和持续创造价值能力。我们下调2023-2025年收入调整至10,607/11,466/12,108亿元人民币,调整幅度-4.8%/-8.6%/-13.7%;下调公司2023-2025年经调整净利润至299/342/392亿元人民币,调整幅度-1.0%/-9.7%/-9.8%,目前公司隐含2024年经调整净利12.4xPE,维持目标价205-217港币,继续维持“增持”评级。

  安踏体育(02020.HK) 海外公司快评:一季度增长稳健,库存和折扣健康度高

  公司公告:2023年第一季度,安踏品牌零售金额与2022年同期相比录得中单位数增长;FILA 品牌零售金额与2022年同期相比录得高单位数增长;所有另外的品牌零售金额与2022年同期相比取得75-80%的正增长。

  国信纺服观点:1)2023Q1零售表现:安踏和FILA稳健增长,零售指标健康,另外的品牌实现强劲的增长;2)近况和预期:二季度FILA增长有望明显加速,全年预期维持;3)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冲击消费需求;原材料价格大大上涨;品牌形象受损;市场的系统性风险。4)投资建议:一季度高质量稳健增长,看好疫后盈利能力确定性和多品牌矩阵的成长潜力,维持“买入”评级。一季度在行业逐步回暖背景下,公司安踏和FILA品牌实现库存和折扣优化的稳健高质量增长,另外的品牌增长强劲,进入二季度在低基数上增长有望进一步加速。全年在零售增长驱动下,利润率修复的弹性较大,中长期有望在正确品牌战略和品牌矩阵下持续扩张市场占有率,实现高质量成长。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93.3/112.9/135.4亿元,同比+23%/+21%/+20%,维持合理估值区间至133-138港元,对应2024 PE 28~29x,维持“买入”评级。

  2022年归母净利润维持快速地增长。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快报,预计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2.3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归母净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44%,全年非经常性损益为1.41亿元,主要为政府补助与投资收益。单季度来看,预计22Q4实现营业收入40.9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55.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37.3%。公司归母净利润高于此前业绩预告值,实现快速增长。

  模组业务稳健增长,新兴业务快速扩大,盈利能力整体提升。据公司公告,5G模组、LTE模组、车载模组、智能模组等模组业务稳步增长,而模组外新兴业务包括ODM、天线、云平台、智慧城市等业务也在持续快速扩大,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公司慢慢地增加供应链管理,提升运营管理效率,盈利能力提升。根据业绩快报数据,全年公司净利率约4.4%,同比2021年提升1.2pct;分季度来看,2022年公司净利率基本实现了环比稳步提升,22Q1-22Q4净利率分别为4.0%/4.2%/4.6%/4.6%,盈利能力修复显著。

  端侧AI展现应用潜力,模组有望赋能。随着AI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端侧AI应用逐渐展现潜力,例如接入了AI语音助手版本的天猫精灵、支持ChatGPT的智能眼镜均于近期推出。而长久来看,压缩版大模型具备在端侧应用的潜力,芯片厂商正积极迭代,智能模组为重要的算力载体;中短期来看,终端的AI应用依赖与云端连接,通信能力至关重要,通信模组发挥核心作用。

  物联网整体需求有望复苏,模组龙头受益。2022年公司海外市场总体实现迅速增加,境外营业收入占比已超50%。展望后续发展,由于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地区数字化仍具备广阔发展空间,海外市场增长空间仍然广阔。而国内市场方面,虽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以及国内宏观经济环境逐步好转,消费物联网等场景需求有望回暖;并且物联网作为数字化的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之一,政府侧需求有望复苏。根据Counterpoint数据,22Q4公司全球市占率达到38.5%,全球模组龙头地位稳固。在短期复苏、长期持续发展的行业趋势下,公司有望受益赛道发展红利。

  基于公司业绩快报数据,上调2022年盈利预测(原为6亿元),维持2023-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8.5/10.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38/28/22倍PE。公司技术实力出众,持续赋能边缘AI等前沿领域发展,且有望受益需求复苏,看好公司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2022年营收利润均保持快速地增长:2022年实现盈利收入34.6亿元(同比+37.9%),实现归母净利润52058.78万元(同比+41.4%),实现扣非净利润49484.85万元(同比+41%)。其中,2022年Q4单季度实现盈利收入8.0亿元(同比-5%),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57%)。

  受益军品T/R组件需求持续旺盛。1)军品方面,受益军用雷达从无源相控阵到有源相控阵迭代升级周期,公司产品面对下游导弹、战斗机、军舰需求持续旺盛。22年T/R组件和射频模块营收31.4亿元(同比+47.3%)。2)民品方面,公司是5G基站射频模块及芯片核心供应商,5G基站22年部署结构性变化明显,低频基站占比提升,对应射频芯片需求下降。公司22年射频芯片营收2.7亿元(同比-20.6%)。

  经营稳健,重视研发投入。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同比分别增长9.6%/16.3%/41.4%。公司重视研发投入,军品方面,已累计研制了数百款 T/R 组件,其中定型或技术水平达到固定状态产品数十项;并积极开展系列化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多功能芯片等有源芯片与IPD无源集成芯片的新产品自主研制工作。民品方面,公司研发的应用于5G基站新一代智能天线的高线性控制器件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

  GaN芯片及模块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完成验收,正积极筹备集成电路产业化项目二期建设。1)2022年8月,公司宣布“面向5G应用的GaN芯片及模块研发及产业化”顺利通过验收,配置了多台GaN芯片及模块射频/DC检测系统、可靠性试验设备和自动封装设备,可形成年产2000万只GaN芯片和模块生产线,公司在终端侧使用的射频芯片部分产品已获批量订单。2)公司于2023年2月公告正在筹备开展射频集成电路产业化项目二期建设,开工48个月后实现达产。二期建设新基地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整体产值,为公司更长期发展奠基。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3-25年收入分别是47.6/65.5/88.4(同比分别增长37.6%/37.6%/34.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9.9/1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2%/35.7%/32.9%),对应PE分别为53/39/30X,公司下游军品、卫星、民品景气度高,通过多期扩建项目布局上游半导体产业链,并积极扩产,看好公司成长性,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63.85亿元,同比增长37.82%;归母净利润8.17亿元,同比增长41.88%。

  2022年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行业整体增速较缓,但公司仍凭借自身强劲的产品力和精细化渠道管理能力逆势实现高增长。产品端,公司继续践行大单品策略,依托不断的提高的研发实力,持续进行产品迭代和新品推广,主品牌珀莱雅2023年已实现红宝石面膜2.0、红宝石水乳2.0、双抗精华3.0等多款经典大单品的更新迭代,同时推出重磅新品启时滋养精华油和云朵防晒,带动品牌整体量价齐升;渠道端,公司通过全渠道多元化的平台投放和精细运营,逐步扩大消费者覆盖面,在稳住天猫平台增速的同时,不断借助新兴平台拉动业绩快速提升。此外,公司积极内生外延,构建了完善的多品牌矩阵,在彩妆、高端头皮洗护、油皮专用护肤等细致划分领域不断拓宽,并将成功的品牌运营方法论在新品牌中复制,从而为未来长期持续成长打下坚实基础。考虑公司今年以来的优异表现,以及新品牌孵化成熟下利润率的有效提升,我们上调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8.17/10.30/12.80亿元(原值为7.83/9.82/11.92亿元),对应PE分别为59/47/48x,维持“买入”评级。

  2022年归母净利润正增长,与业绩快报一致。2022年,公司收入110亿元/-3.44%,归母净利润1.13亿元/+18.67%,扣非净亏损2.04亿元/增亏8449万元,与业绩快报一致。其中,公司国内酒店RevPAR恢复72%,收入73亿元/-17.65%,归母亏1372万元/-103.15%,扣非亏1.04亿元/增亏4.62亿元,主要系疫情影响;国外酒店RevPAR基本完全恢复,收入同比+63%、恢复约85%,归母净亏2632万欧/减亏3179万欧。食品及餐饮收入2.31亿元/-7.45%,归母净利润3.13亿元/+54.13%,杭州肯德基特许经营权期限延长带来公允市价损益增加等影响,剔除预计餐饮主业业绩同比下滑,仍然承压。

  2022Q4国内酒店略有增亏,海外酒店复苏加速。2022Q4公司收入29亿元/-3%,归母净利润7159万元/+1759%,扣非亏8462万元/增亏725万元。其中2022Q4RevPAR仅恢复66%,同比2021Q4恢复86%承压明显,但成本费用控制下增亏仍可控;Q4海外RevPAR恢复至109%,卢浮减亏313万欧元。

  全年新开1328家酒店,近三年结构升级明显。2022年公司新开/退出/开业转筹建/净开业酒店分别1328/380/1/947家,直营/加盟各-85家/+1032家。截至2022年末,开业酒店达11560家,客房110.32万间,中端/经济型、直营/加盟房间数分别较2019年+67%/-6%、-16%/+38%,结构升级明显。

  酒店分部销售费率下降,公司人员同比缩减10%。2022年,酒店经营成本率+2pct,刚性成本影响;其中加盟店单店成本(含人工及其他)同比-16%,费率+2pct;酒店总部费率-0.4pct,其中销售费率7.5%/-0.7pct,行政管理费用因收入承压同比略增0.3pct。年末公司员工数约2.98万人/-10%,生产技术/销售/财务/行政同比-11%/-41%/-2%/-0.4%,整体较2019年下降27%。

  2023年预计新开1200家,收入同增25%-30%。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盈利收入137-143亿元/+25%-30%,其中境内收入预增27%-33%;估算较2019年下滑10-14%,主要系直营店客房过去三年减少21%及RevPAR恢复年初预计相对谨慎等因素影响;国外酒店收入预计同增22%-24%,估算较2019年增长4-5%。同时,公司计划2023年新开1,200家,新签约2,000家,与2022年中调整后的目标基本接近,进一步强调高质量发展。

  期待全年逐季加速回暖,及海内外前中台整合潜力释放。今年1-2月,公司国内酒店RevPAR各恢复88%、115%,五一和暑期出行有望提速。后续一看行业出清,公司收益管理强化和结构升级下,RevPAR有望持续复苏;二看公司整合提速,收购Wehotel和GPP等进一步助力公司前中后台整合,未来CRS贡献和收费提升均有支撑,一中心三平台支撑也有望全面强化。三看上海市国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考核背景下,公司对标世界一流酒管集团方向不变,目前正积极推动GDR发行,未来有望进一步加速国内外整合扩张。

  投资建议:看好行业上行周期龙头表现及自身整合潜力释放,暂维持23-25年归母业绩为16.54/23.32/27.89亿元,对应估值42/30/25x。公司系国内酒店规模第一,行业出清下龙头地位逐步提升。未来行业复苏和过去三年一中心三平台全面提效助力业绩弹性,未来前端整合潜力逐步释放和国内外扩张提供中线成长想象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23年一季度营收及利润高增,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23年一季度营收2.39亿元(同比+106.7%,环比+51.1%),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76.3%,环比+45.1%),扣非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103.2%,环比+46.8%),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一方面公司2022年新增产能释放,另一方面收购优和博产能并表。公司一季度毛利率为38.9%(同比-4.3pcts,环比-5.2pcts),主要由于优和博产能仍在爬坡期,低毛利率产品占比增加所致;三费率为4.2%(同比-1.4pcts,环比-2.3pcts),主要由于公司营收迅速增加;净利率为22.2%(同比-4.2pcts,环比-1.3pcts),业绩符合预期。

  地缘冲突推动景气攀升,传统需求稳步增长。2022年公司充分的发挥自身在生产的基本工艺、产能布局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和产品竞争力。同时,防弹装备市场高景气发展,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紧抓市场主流机会,在保证民用市场领域大客户订单的同时加大复合材料市场的开拓力度。我们预计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需求量将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预计2025年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总需求约为10.4万吨,2020年-2025年需求年均复合增速约16.1%。

  募投项目与优和博新产能即将投产,内生外延产能翻倍增长。2022年11月公司收购优和博新材料70%股权,优和博新材料已取得30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项目的建设手续,目前第一期1000吨正常生产,第二期1000吨设备基本到位,二季度试车生产;第三期1000吨待第二期1000吨投产后开始推进,预计年内投产。目前企业具有4320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包括优和博一期)、800吨/年无纬布及配套防弹制品产能,公司在建新泰二期募投项目预计2023年末投产。公司在建项目及收购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产能规模将达到8560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2800吨/年无纬布及配套防弹制品产能,公司产能规模将实现翻倍式增长。

  风险提示:需求没有到达预期的风险、产能建设进度没有到达预期的风险、产品价格下滑的风险。

  预计2023年-2025年公司归母纯利润是2.50/3.05/4.00亿元,同比增速为45.7%/22.1%/31.0%;每股盈利为1.11/1.36/1.78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为18/15/11X,公司作为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受益于海内外需求持续增长,公司纤维产能翻倍式增长和产业链快速拓展,维持“买入”评级。

  佛山照明(000541.SZ) 财报点评:经营短期承压,车灯业务如期发展

  四季度经营有所承压。公司在追溯口径下,2022年实现盈利收入87.6亿/+0.4%,归母净利润2.3亿/-23.1%,扣非归母净利润2.2亿/+48.1%;其中Q4收入23.5亿/-13.3%,归母净利润0.1亿/-88.3%,扣非归母净利润0亿/-390.3%。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元(含税)。受到LED产业周期及全球照明需求放缓的影响,公司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收入出现下滑;利润受到LED封装业务盈利下滑及资产处置收益同比大幅度减少的拖累,盈利较为承压。

  车灯业务表现良好,客户顺利开拓。公司2022年车灯业务收入增长92%至17.3亿,其中H2增长24%至9.4亿,增长较快主要系公司于2021年7月并购南宁燎旺。南宁燎旺2022年收入15.6亿,预计实现小幅增长。公司车灯业务毛利率下滑0.2pct至16.7%,南宁燎旺净利率为2.8%,预计盈利基本稳定。车灯业务在2022年共承接33个项目,其中新能源车型超过一半,客户开拓进展顺利,已成为一汽奔腾、上汽大通、赛力斯等整车企业的供应商。

  照明主业在下半年承压明显。公司2022年通用照明收入下滑11.6%至31.4亿,H2下滑25.1%。公司全年外销收入下滑3.5%至21.3亿,考虑到国星光电外销收入增长11.8%,预计通用照明外销收入下滑在10%左右,因而预计内销下滑幅度也在10%左右。但展望后续来看,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已实现快速复苏,公司2022年新增超3万家线多家海外客户,同时积极向海洋照明、智能照明、健康照明领域发力,照明主业恢复可期。

  国星光电业务有所拖累,静待景气反转。国星光电2022年实现盈利收入35.8亿/-11.5%,归母净利润1.2亿/-48.2%。收入端受到LED下游各领域需求不振影响,叠加芯片供应链领域的成本压力,毛利率和减值均带来拖累。但季度节奏来看,2022Q4收入下滑13%,较Q3的-22%有所收窄,净利率达到三年来的低点,目前LED产业已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国星业绩也有望稳步修复。

  全年扣非利润有所增长,期待利润提升。公司全年毛利率同比提升0.5pct至17.5%,其中通用照明/LED封装/车灯/贸易及其他毛利率分别+5.6/-4.1/ -0.2/+0.2pct,照明主业毛利率已实现积极恢复。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0.2/+0.6/+0.7/-0.4pct至2.9%/4.7%/5.0%/-0.4%,公司积极扩张下费用投入力度有所加大,财务费用主要受汇兑收益的影响。公司全年归母净利率为2.6%/-0.8pct,扣非归母净利率为2.5%/+0.8pct,主要系2021年资产处置收益及投资收益相对较多。公司利润率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后续随着需求的积极复苏和成本端的持续改善,利润有望企稳反弹。

  考虑到海外需求的变化和LED的复苏情况,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3-25年归母净利润3.2/4.2/4.9亿(前值为4.3/5.6/-亿),增速为40%/31%/17%,对应PE=24/18/15x,维持“买入”评级。

  远大医药(00512.HK) 财报点评:营收稳健增长,期待钇[90Y]微球注射液销售放量

  收入增长稳健,扣除公允市价变动、资产处置和汇率影响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2022年实现盈利收入95.62亿港币(+11.2%),扣除汇率变动后同比增长15.1%。归母净利润20.79亿港币(-13.4%),扣除Telix投资的公允市价变动和股权出售影响,归母纯利润是21.37亿港币(+11.5%),扣除汇率后同比增长为15.4%,公司的业务经营在疫情影响下仍就保持稳健增长。

  毛利率保持稳定,销售费用率不断下降。2022年销售毛利率62.2%(+1.2pp),销售费用率23.6%(-3.8pp),管理费用率11.2%(+0.8pp),财务费用率1.4%(+0.3pp)。销售费用率下降除了疫情减少营销活动外,公司对销售人员作出针对性部署,以更具效率的方式推广新品。行政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9.8%,主要因为公司创新研发项目的投入增加所致。财务费用增加还在于应对业务扩展而进行融资安排以及美元加息导致财务成本上升导致。

  研发管线Y]微球注射液首年销售超过6000万港币。公司创新管线个,分布在临床前到新药上市申请的不同阶段。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板块引入全世界创新内源性组织修复产品aXess,彩鹬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和鹈鹕封堵球囊导管两款创新产品获批上市,HeartLight X3激光消融平台中国首例特许准入房颤激光消融手术顺利完成,已递交中国上市注册申请。心脑血管急救板块围绕三大急救场景布局,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预灌封)首仿上市,Jext预充式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获得粤港澳大湾区特许准入。钇[90Y]微球注射液(商品名:易甘泰®)在2022年6月中旬正式在国内上市后快速入院,截止2022年底已对70家医院超过300名医生进行了易甘泰®手术理论或技能培训,已有近20位专家通过海外专家一对一的严格培训,获取了独立手术的操作资格,年内获批上市以来获得约6026万港币的收入。

  投资建议:考虑Telix的部分股权出售对公司利润扰动下降,上调2023-24年盈利预测,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5年归母净利润25.71/30.51/35.72亿港币(2023-24年原值为22.15/27.17亿),同比增长23.6%/18.7%/17.1%,当前股价对应PE为6.6/5.5/4.7X。远大医药自2015年以来加速创新转型,已在心脑血管(精准介入)、抗肿瘤(核药、RDC和基因疗法)以及抗病毒抗感染三个板块分别构建“梯度化+差异化”的管线Y]微球注射液的销售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紫光国微(002049.SZ) 财报点评:2022年收入同比增长33%,发布股份回购计划

  特种集成电路产品进入C919大型客机供应链,多款新产品进展顺利。公司特种集成电路产品涵盖微处理器、FPGA、存储器、网络及接口、模拟器件、ASIC/SoPC等几大系列产品,500多个品种,同时能为用户更好的提供ASIC/SOC设计开发服务及国产化系统芯片级解决方案,已进入C919大型客机供应链。2022年该业务收入47.25亿(YoY 40%),占比66%,毛利率73.92%(-3.3pct),其中FPGA和存储器收入占比较大。公司多款新产品进展顺利,包括新一代FPGA产品、新型存储器、高性能总线产品、新一代系统级芯片、高速ADC等。

  2022年智能安全芯片毛利率提升15pct,海外收入占比增大。公司智能安全芯片产品有以SIM卡芯片、银行IC卡芯片、社保卡芯片等为代表的智能卡安全芯片和以USB-Key芯片、POS机安全芯片和非接触读写器芯片等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安全芯片等,同时能为通信、金融、工业、汽车、物联网等多领域客户提供基于安全芯片的创新终端产品及解决方案,2022年推出国内首款支持双模联网的联通5G eSIM产品。2022年该业务收入20.80亿(YoY 25%),占比29%,毛利率46.49%(+15.3pct),其中海外收入占比增大。

  关键岗位员工稳定率在95%以上,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根据3月30日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资金额为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含),不超过人民币6亿元(含);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130.00元/股(含)。

  市场情绪:今日收盘时有38只股票涨停,有9只股票跌停。昨日涨停股票今日收盘收益为1.12%,昨日跌停股票今日收盘收益为-3.43%。今日封板率67%,较前日下降12%,连板率15%,较前日下降5%。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变动风险;本报告基于历史客观数据统计,不构成投资建议。

  煤矿智能化行业领军企业,AI有望加速行业智能化升级。自2007年成立以来,北路智控深耕煤矿智能化建设领域,专门干智能矿山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生产与销售,为下游客户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智能矿山信息系统,包含通信、监控、集控和装备配套四大业务。2018-2021年度公司整体营收逐年稳步增长,复合增长率达41.13%,2021年各项业务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营收总额同比增长32.83%,主营业务毛利率为56.38%。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三成,产品业内口碑良好。公司管理团队多数具有通信领域研发经验,叠加郑煤机(我国最大的煤矿装备企业之一)持股,公司在煤矿智能化领域业务有望进一步拓展。公司目前已实现覆盖超过20余省份以及近50家主流煤炭企业,累计服务超过一千个煤矿,业内口碑与客户认可度高。单位现在有产品体系齐全,产品性能领先,有望把握煤矿信息化建设机遇,实现业绩持续快速增长。

  煤矿智能化当前渗透率仅个位数,行业空间广阔。我们大家都认为煤矿智能化升级的驱动因素主要有:1)短期解决生产安全问题。煤炭作为我国能源主要支撑,煤矿生产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危险程度,煤矿智能化升级能有效规避相关生产风险。2)中期解决人力不足问题。目前矿井下工作人员年龄大多在40-50岁以上,矿井工人长期处在最难招聘的几大工种之一。煤矿智能化升级有望针对不一样场景减少作业人员数量。3)国家政策不断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2022年10月,国家矿监局发布《煤矿及重点非煤矿山重大灾害风险防控建设工作总体方案》,力争在 2026 年前,在全国范围内完成所有在册煤矿、2400 座重点非煤矿山重大灾害风险防控项目建设工作。中央财政将补助资金予以支持。煤矿智能化的市场空间:依照我们测算,2022-2025年我国总煤矿智能化市场空间分别为85.8/125.6/188.4/278.4亿元,合计对应市场规模678.2亿元。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大家都认为公司凭借产品体系齐全、技术领先等核心优势,有望充分受益于煤矿产业转型升级趋势。由于22年疫情影响,预计23年公司恢复迅速增加,我们调整公司22-24年纯利润是1.92/2.75/3.58亿元(此前净利润预测为1.97/2.65/3.34亿元),EPS分别为2.18/3.12/4.07元。我们给予公司23年30-35X PE,认为公司股票合理估值区间在93.7-109.3元之间,维持“买入”评级。

  招商南油集油化气于一体,是全球领先的中小船型液货运输服务商。截至22年末,企业具有及控制运力65艘,共计238万载重吨,旗下拥有远东最大MR(2.5-5万载重吨成品油船)船队,规模第二的内贸原油船队、国内第三的内贸液货化学品船队及国内独家经营的乙烯船队。公司服务于炼化行业,油品运输业务收入占据营业收入约8成。

  南油的收入利润弹性大多数来源于于外贸成品油运输业务,其余业务板块稳中有升。南油成品油运输业务弹性较大,以2022年船队数据测算,运价在盈亏平衡点上每波动10000美元/天,预计为公司带来6.2亿元增量利润,且随公司23年2艘五星红旗MR运力交付,弹性仍在扩大。公司MR船队的盈亏平衡点约在12500美元/天,假设公司旗下MR船队中10艘兼营MR的税率为25%,外贸船队无须交税,并假设公司旗下船队年均运营天数为350天,美元汇率为6.9,则运价在盈亏平衡点上每波动10000美元/天,公司外贸MR船队可以为公司带来4.35亿元增量利润,内外贸兼营MR船队可以为公司带来1.81亿元增量利润。此外,公司化学品运输、乙烯运输有望受益于国内炼化企业未来的发展,实现较为稳定的持续增长。

  全球成品油贸易格局重构,国际成品油运输行业需求迅速增加。类似于国际航运行业,成品油运价格波动性较大,行业整体运力利用率与运价存在高度相关性。22年以来,俄乌冲突带来的俄油禁令对成品油贸易格局形成较大冲击,欧盟对俄成品油的禁令已于2023年2月生效,迫使欧盟从更远的中东、美湾等地进口成品油,同时俄油亦需要寻找运距更长的非洲、亚洲等地买家以消化产能,在假定俄油产量不变的情况下,预计将为行业带来646亿吨海里的周转增量需求。此外,过去十年中全球炼能长期处于东移的趋势当中,2020年以来这一趋势有所加速,参考澳大利亚的过往案例,在其主要炼厂关停后,成品油进口量出现快速提升,加工国和消费国的割裂将会带来中长期运输需求的持续提升。

  成品油运输业供给格局较好,老龄化较为严重,供需错配下运价中枢有望逐步抬升。截至23年2月,行业在手订单占运力比已下降至5.8%,其中LR/MR船型在手订单占运力比分别为7.1%/4.9%,目前新造船产能紧张、价格高企,2026年前新增运力将较为有限。此外,由于油品运输具备较高危险性,租家往往选择较为年轻、先进的运力,行业上一波下水高峰在07-09年之间,现有运力老龄化压力持续加大,以运力可视度较高的2025年末作为观测节点,预计20岁以下成品油船将较当前下降约300艘。

  盈利预测与估值:全球经济的疫后复苏、俄成品油禁令的生效、全球炼能的持续东移、船舶的老龄化等因素有望带来23-25年行业供需差显著增大,运价有望维持高度景气,招商南油作为远东成品油运龙头公司有望充分受益。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9.2/22.1/23.2亿元,对应PB估值1.85/1.50/1.25X,,首次覆盖给予南油2023年2.34-2.45X目标PB估值,对应目标价4.49-4.71元/股,较4月6日收盘价具有26%-32%上升空间,“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超预期下滑、炼能东移进程没有到达预期、公共卫生事件、行业运力超预期扩张、油品消费恢复没有到达预期、安全事故等。

  萤石网络:智能家居摄像机龙头,构建“1+4+N”智能家居生态。萤石网络前身是海康威视旗下的互联网业务中心,目前主营智能家居摄像机、云平台、智能入户、智能控制、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家居软硬件产品,是国内家居摄像头的行业第一。2021年摄像机收入占比69%、云平台收入占比13%、智能入户收入占比8%。公司2022年实现收入43.1亿/+1.9%,2018-2022年CAGR为29.6%;2022年归母净利润3.3亿/-26.1%,2018-2022年CAGR为26.0%。

  智能安防:硬件渗透率提升,云服务潜力巨大。智能家居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AI及通讯技术的进步有望推动行业渗透率的提升。(1)智能家居摄像头2020年销量为4040万台,规模预计为100亿。随着摄像头功能的升级以及儿童、老人看护安防需求的增长,家居摄像头的渗透率有望稳步提升,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摄像头渗透率接近30%,年销量突破7000万台,规模达到172亿,2022-2025年复合增长15%。(2)智能锁2022年销量1760万台,规模预计为340亿,以城镇家庭为基数计算保有率约为28%。参考海外的渗透率情况,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锁城镇家庭保有率能接近50%,销量达到2580万台,对应规模为464亿,2022-2025年复合增长11%。(3)物联网云平台可为B端和C端用户更好的提供多种服务,根据艾瑞咨询的分析,20220年我国生活领域物联网云平台市场规模为58亿,2025年规模有望成长至147亿,物联网平台接入设备数量有望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硬件性能领先,有望拓展更多品类和渠道;软件算法优势显著,用户粘性及变现能力强。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26%/+56%/+33%至3.3/5.2/6.9亿,对应PE为63/41/31倍。通过多角度估值,预计公司合理估值42.92-45.37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中国石化是石化一体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中国石化是国资委控股的石化一体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业务自上而下布局石化产业的全产业链,但更集中于产业链的中游及下游,即炼化和成品油销售是公司的重心。公司重视股东回报,历史上一直具备优秀能力的分红表现,2022年股息率达到8%的高水平。

  勘探开发板块:油价维持较高区间下,盈利可期。公司勘探开发板块盈利主要根据桶油成本和油价,2022年在高油价下勘探开发板块盈利大幅度的提高。我们预测未来布伦特油价有望维持在70-90美元/桶的较高区间,成本端随公司增储上产的不断推动,以及新油田的大力开发,实际桶油成本有望实现下降。总的来看,公司勘探开发板块未来有望维持较高利润。

  炼油板块:单位利润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经济复苏下成品油销量有望增长。公司成品油产量基本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在40-80美金的油价下,公司炼油盈利相对较好,利润相对来说比较稳定。2023年随着油价的回调以及需求的逐步向好,国内炼油利润水准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已达到近5年来的顶配水平。未来在全球炼油供需错配下,公司炼油高盈利有望持续。

  销售板块:成品油批零价差扩大,非油业务稳步发展。2023年在疫情修复下,随着国内出行需求的恢复,成品油销售量将有所提升,并且今年以来,成品油批零价差有所回升,全年有望维持在合理区间,中国石化销售业绩存在一定支撑。非油业务的经营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2022年收入和利润增速较快,预计未来将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带动销售板块的业绩提升。

  化工板块:传统化工品供需压力较大,新材料提升附加值。整体看未来供大宗化工品供给压力较大,中短期可能会维持较低的利润。新材料是公司板块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高的附加价值产品比例在稳步提升。公司公告以5.36元的价格向大股东中国石化集团定增120亿用于清洁能源、高的附加价值材料等方向的业务发展升级,新材料项目包括POE、EVA等。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经营稳健,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06/747/805亿元,每股盈利分别为0.59/0.62/0.67元。通过多角度估值,我们预计公司合理估值6.38-7.08元,相对目前股价有10%-22%溢价,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度波动风险;基本的产品价格下滑超预期风险;基本的产品产销不达预期风险;化工新材料竞争加剧风险等。

  国内第一、全球第三集成电路封测企业,2022年业绩表现强劲。企业成立于1972年,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和技术服务提供商。2015年,在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和中芯国际协同下,公司成功收购当时全球第四大集成电路专业委外封测企业(OSAT)星科金朋。经过成功的整合,当前公司在中国、韩国和新加坡设有六大生产基地和两大研发中心,公司在成熟和先进封测技术、下游市场和应用布局、全球客户布局以及财务情况和运营能力全面领先国内同行,2022年公司营收337.6亿元,归母净利润32.3亿元,规模稳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

  “后摩尔时代”制程工艺突破日渐迟滞,Chiplet等先进封装成为产业焦点。2015年以后,随着集成电路制程工艺接近物理尺寸的极限,新工艺性能提升收益慢慢地减少,开发成本则大幅度的提高(IC Insights:5nm开发成本为5.4亿美元,28nm为0.51亿美元),大算力芯片更是面临“存储墙”、“面积墙”、“功耗墙”和“功能墙”制约。因此,晶圆级封装、系统级封装、Fan-Out等先进封装日益被重视,台积电、英特尔、日月光、安靠等全球半导体巨头纷纷投入,以期从系统层面推动摩尔定律继续发展。受益于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5G、AI产业的发展,先进封装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277亿美元增长至616亿美元,增速和市场规模皆超过传统封装。

  长电科技在先进封装技术布局全面,Chiplet高密度异构方案进入稳定量产。长电科技聚焦关键应用领域,在 5G 通信类、高性能计算、消费类、汽车和工业等重要领域拥有行业领先的SiP、2.5/3D、WLP、Fan-Out等先进封装以及混合信号/射频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和大规模量产经验。2022年6月,公司成为首家加入UCIe联盟的国内封测企业;2023年1月5日,公司宣布其XDFOI™ Chiplet高密度多维异构集成系列工艺已按计划进入稳定量产阶段,同步实现国际客户4nm节点多芯片系统集成封装产品出货。凭借该技术,公司有望在FPGA、CPU、GPU、AI和5G网络芯片等市场明显提升竞争力。

  投资建议:目标价43.30-46.39元,维持“买入”评级。“后摩尔时代”和AI大算力需求提升周期内,我们看好公司凭借在先进封装领域的深厚积累实现显著成长。我们预计23-25年公司EPS为1.93/2.38/3.04元,BPS为15.46、17.46、20.01元,给予公司对应2023年23-24倍PE或2.8-3倍PB,目标价43.30-46.39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介绍:冲泡奶茶绝对龙头,双轮驱动战略布局即饮。香飘飘于2005年成立,开创杯装冲泡奶茶品类,于2008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成为冲泡奶茶龙头。公司于2017年登陆上交所成为“中国奶茶第一股”,同时通过旗下的Meco和兰芳园两大品牌推出果汁茶和液体奶茶,开启“双轮驱动”战略布局即饮。

  行业分析:柠檬茶有望成为23年饮料赛道的大爆品。即饮柠檬茶行业规模约为100-150亿(出厂口径),好赛道决定好机会。Z世代的消费偏好,往往预示着未来的成长潜力,柠檬茶深受年轻群体喜爱,未来潜力巨大。我们大家都认为柠檬茶持续增长的底层逻辑是,国内饮食结构中,肉类消费量持续增长,涩味饮料需求端提升具备长期逻辑。对标22年的电解质水,柠檬茶赛道看似格局固化,实则新锐品牌力量涌动,有望成为23年饮料的大爆品。

  边际变化:基本盘冲泡业务盈利恢复,即饮新品孕育第二增长曲线)冲泡利润修复:疫情复苏带来收入恢复,22年初提价兑现,核心原材料植脂末、包材价格已有显著回落。2)即饮新品放量:2023年是公司即饮新品的绝对大年,新品数量相当于2016-2020年共五年新品数量的总和;切换赛道,柠檬茶有望成为23年饮料赛道的大爆品,瓶装奶茶亦为好赛道,好赛道决定好机会;切换包装形态,瓶装摆脱高价包材束缚,进入主流价格带;前期蓄力周期拉长,更符合饮料成长周期的一般规律,依据市场反馈灵活迭代;独立组建即饮团队,公司管理层对饮料的认知愈发清晰,组织架构的掣肘有望转化为助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总营收30.73/39.03/47.23亿元,同比-11.35%/+27.00%/+21.04%,归母净利分别为2.08/2.15/3.62亿元,同比-6.53%/+3.46%/+68.17%,EPS分别为0.50/0.52/0.87元。考虑到疫情放开、提价兑现、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基本盘冲泡业务的收入、利润有望逐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此外,23年是公司即饮新品的绝对大年,新品数量多、潜力大,在瓶装新品的驱动之下,我们大家都认为公司即饮业务有望以更加良性的节奏实现逐步放量,推动未来即饮业务收入快速地增长,此外,即饮放量的规模效应也将带来毛利率改善。结合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我们给予公司目标市值区间为90.5-108.6亿元,对应股价为22.1-26.5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冲泡业务盈利恢复没有到达预期;即饮新品推广没有到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医思健康(02138.HK) 深度报告:立足大湾区市场,打造一站式美丽健康服务龙头

  公司立足中国香港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医美+医疗+宠物医疗的一站式服务。公司2005年主营医美服务起家,后续通过收并购相继进入医疗服务/宠物医疗行业,目前已成为中国香港最大的私营医疗、医美服务提供商。2023上半财年营收中,医疗服务占比62%,美学医疗及美容养生占比32%,区域上92%收入来自中国香港,4.8%来自中国(不含港澳台)。截至2022年9月底拥有104家医疗机构、38家医美及美容机构、12家兽医及其他机构。

  美丽健康需求广阔,市场格局积极向好。中国香港私营医疗需求持续增长,2011财年至2019财年,私营单位(医院+门诊)医疗卫生经常性支出复合增速8.51%。同时在规管趋严下头部连锁集团有望扩大市场占有率。中国香港医美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以产品的丰富性、医师的口碑吸引着大量医疗旅游客户,随着疫后客流复苏有望重回快速成长。同时中国(不含港澳台)医美市场仍处快速成长期,并且合规化逐步推动集中度提升。

  补强型并购强化综合竞争力,数字化能力深化各业务协同。公司一方面,积极横向并购扩大医疗专科数量,另一方面纵向整合在产品合作、成本优化方面赋能公司发展。在此过程中,公司立足数字化为核心打造的数据共享、运营协同能力,实现了1+12的成效,客户数量5年复合增速22.7%,复购率达到90%,跨品牌消费客户占比2022财年达到27.5%,有效实现协同引流。优异的经营能力也增加了公司并购中的议价能力,过去几年公司医疗服务并购平均估值仅10xPE左右。

  推行大客户战略合作,构建医疗保健生态系统。公司对外与保险、地产等行业龙头开展战略合作,将大量的公域客户资源引入医思健康医疗体系,实现高效的获客和绑定。典型案例包括与AXA安盛共同设立专属医疗中心“AXA安盛医疗中心”,与地产商共建医疗级别专用大厦等。

  估值及投资建议:短期而言,公司有望受益后疫情时期的本地消费复苏,以及中国香港全面通关后旅游医疗客流恢复。中长期看,公司持续以外延扩张+内生增长的方式提升市场占有率,以及推进集团业务协同以逐步提升盈利能力。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财年分别取得归母净利润1.97/3.4/4.36亿港元,通过分部估值法,给予公司合理估值7.2-7.8港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服务没有到达预期;并购后的经营管理不善;市场之间的竞争环境恶化;商誉减值风险;医疗人才流失风险

  酒鬼酒(000799.SZ) 深度报告:馥郁香型白酒龙头,内参和酒鬼全国化稳扎稳打

  馥郁香型白酒始创者,香型差异化优势显著,中粮入主后发展步伐稳健。酒鬼酒发源于湘西,始创馥郁香型白酒,内参、酒鬼、湘泉是其三大产品系列;差异化香型、历史高端名酒基因和文化名酒定位铸就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2000-2015年公司因股东和管理层几度更迭经营动荡;2015年中粮集团入主,管理层稳定后逐步革除发展弊病,助推公司重回发展快车道。2015-2021年公司营收和利润CAGR分别为28%/39%。2022年公司因疫情影响和前期扩张较快销售承压;但及时作出调整战略,以促动销为核心,渠道基本盘不断夯实。

  消费升级和次高端及以上白酒价格带扩容为公司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考虑白酒社交文化需求和消费升级趋势不减,我们测算2022年白酒次高端价格带的市场规模为1357亿元,未来3年将保持15%左右增速。公司以经济较发达的白酒消费大省湖南为基,有望凭借一定的品牌和渠道优势在省内深耕并向外拓展,享受价格带扩容红利,在未定的次高端酒格局中分一杯羹。

  产品上,内参发力高端稳步推进全国化,酒鬼发力次高端稳健放量。内参和酒鬼系列是公司核心增长点,2018-2021年收入CAGR为62%/34%,2021年收入占比合计86%。1)内参依托名酒基因、品牌积淀、大股东资源支持,具备高端化和全国化基础。2018年底内参销售公司成立和品牌独立运作带来新突破,目前消费基础渐夯实。2)酒鬼系列近年不断精简产品、推进迭代升级,向上卡位次高端市场,重点打造红坛、传承等大单品,已步入稳健放量阶段。

  全国化进程稳步推进,湘冀鲁豫推进深度下沉,北上广等地强化圈层营销。公司以华中为大本营,推进全国化。1)公司在湖南省内对标其他区域龙头酒企有较大深耕空间,目前湖南白酒市场规模约200亿元而公司市占率不足10%,我们测算2021-2025年公司省内参和酒鬼系列营收CAGR有望达21%。2)公司在省外更多局部优势市场的打造和放量是重要增长点,近年借助香型差异化、股东资源、独特内参模式、高渠道利润、大商力量拓展市场。冀鲁豫是核心战略市场和优势市场,华东华南是潜力市场。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疫情对全国化开拓有较大影响,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为3.41/4.31/5.49元(前值3.55/4.74/6.26元,下调幅度约4%/9%/12%),PE为38/30/23x。结合多估值方法,我们预计公司合理估值为151-172元,较目前股价约18%-35%溢价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疫情动态变化;行业竞争加剧;白酒需求没有到达预期;产品结构升级没有到达预期;全国化扩张没有到达预期;食品安全风险等。

  基于光储业务,布局泛新能源领域。公司主要经营产品包含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同时拓展布局新能源电驱动、充电桩、氢能业务。公司是全球光伏逆变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同时储能系统集成出货量位居全国第一,在海外储能市场建立了品牌美誉度。公司预告2022年实现盈利收入390-420亿元(同比+62-74%),实现归母净利润32-38亿元(同比+102-140%)。公司光储业务均实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22年上半年光伏逆变器业务实现盈利收入59.3亿元,占营收比例48.3%,储能系统业务实现盈利收入23.9亿元,占营收比例19.4%。

  全球光伏行业快速地发展,公司逆变器业务全球领先。我们预计2022-2026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从233GW增长至640GW,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7%。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公司2021年以56GW出货量位居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榜首。公司凭借庞大的销售网络和供应保障将不断的提高其销售规模,巩固其市场头部地位。

  光储融合大趋势,公司储能业务迎来收获期。全球新型储能进入快速地发展阶段,我们预计2022-2026年全球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容量将从48GWh增长至810GWh,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3%。公司依托在全球光伏逆变器产品的客户资源和渠道优势,积极发展储能系统集成产品,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产品远销英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市场,并在调频调峰、辅助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并网、微电网、工商业及户用储能等领域积累了广泛的应用经验和品牌美誉度。根据索比储能网的统计,公司2022储能系统出货量再次位列中国企业第一名;IHS Markit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位列全球储能系统新增装机量第五名,全球市占率6%。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储能系统全球发货量超3.5GWh。

  前瞻布局电驱动、充电桩、氢能等业务。凭借光伏和风电相关电力电子技术的积累和研发优势,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车电控业务,2022年实现电控产品交付量突破60万台,位列国内第5,市占率为5.6%。同时公司前瞻布局充电桩产品,光伏运维服务以及制氢电解槽等新业务。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62.31/85.61/105.3亿元(同比增速74.6%/37.4%/22.9%),EPS分别为4.2/5.76/7.09元,对应当前估值分别为25/18/15倍。结合绝对和相对估值方法,我们大家都认为公司股票价值在126-134元之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需求不达预期;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国际政策波动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应收账款周转及信用减值的风险。

  公司概况:曙光数创是一家以数据中心高效冷却技术为核心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供应商,为国内液冷路线的领军企业,主营浸没相变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目前最高端技术),短期冷板液冷产品有望放量(主打性价比),实际控制人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美国数据中心液冷:以冷板为主,浸没式增速较快。根据第三方数据(Statistics),截至2021年全球目前大约有8000个数据中心(口径或有不同,差异较大),其中728个是超大型数据中心,至2026年有望提升至1200个,并且功率密度增长得更快。超大型中,美国占40%,其次是中国15%。同时,根据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的数据,液冷的全球市占率在2021年达到了55%,主要以冷板为主,占比约33%,预计2022-2032年液冷相变的增速能达到30%,慢慢的变成为主力。而在中国,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液冷同期的市占率是19%,其中冷板占比82%,浸没式的占比到2025年有望达到41%。

  盈利预测与估值:长久来看,随着我们国家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增加,单机柜功率密度的逐步提升,液冷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相应的增长路径或与美国类似,初期主要是冷板,单机柜密度逐步从25kW到50kW,浸入式的渗透率会加速提升。

  短期来看,公司会发力冷板,同时保持浸入式的优势,或分别主攻智算中心和大型高密度数据中心。我们保守预计,公司在短期内将与下游关联客户保持相应的市场占有率,收入和利润增速稳定在20%上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1.53/1.96亿元(+24.7%/31.5%/28.2%),EPS分别为1.64/1.92/2.46元。首次覆盖,目标股价区间为48-54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超高密度数据中心建设降速、客户集中、订单拓展等风险。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
下一篇: